5月11日-1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我校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中华医藏》编纂项目推进会暨2025年全国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在成都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马忠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中国中医科学院纪委书记于林勇、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王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米银军、学校副校长国锦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殷梦霞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单位的17位全国知名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国锦琳在致辞中表示,我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先后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示范单位,也是全国最早成立古籍研究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古籍保护与利用相关精神,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在古籍修复、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希望以此次培训及《中华医藏》项目的推进为契机,继续做好学校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萨仁高娃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一直将中医药古籍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开启了中医药古籍保护的新篇章。此次培训在多方努力下,以全国中医院校和公共图书馆为培训主体,专门针对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进行授课,共有80余家单位近200人参与学习,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医古籍保护专门培训。期待各方以此次培训及《中华医藏》项目的推进为新契机、携手共进,加快成果推出,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不断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会及编纂项目推进督导会。
马忠明在会上讲话指出,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根基,也是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对中医药古籍工作系统性谋划、一体化布局,统筹实施了以《中华医藏》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出版利用的重大项目。在多部门、全行业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中医药古籍工作不断呈现新面貌,通过系统性保护与深度挖掘利用,推动了古典医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古籍智慧服务于当代临床、教育、科研,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于林勇、米银军分别致辞,对《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会及培训班的举办予以祝贺并表示要继续推动中医古籍保护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等中医药古籍文献馆藏单位的业务骨干近200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历时4天,主要围绕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相关内容,针对中医古籍版本鉴定、校勘整理、提要撰写、古籍数字化、古籍修复、中医古籍定级标准、学术价值与应用以及图书馆古籍工作等内容开展培训。
专业的课程讲授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使学员们深入学习了中医古籍文献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对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的重视,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从业能力。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中医药古籍从业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医药古籍人才培养工作开辟了新思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促进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图/图书馆 林英 审稿/赵琼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