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承遗志 行走思政践初心 —— 研究生赴建川博物馆开展“大思政”实践育人活动
清明时节,追思怀远。为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政育人模式,3月31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研究生代表及研究生辅导员赴建川博物馆,开展了“追溯建川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时代使命”的实践育人活动。此次活动借清明节缅怀先烈的契机,在探馆中点亮文化基因,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引导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新时代中医药青年的使命担当。
历史回响:文物里的红色记忆
师生们依次参观抗战系列场馆、红色年代系列场馆等主题展区。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通过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和多媒体展陈,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同学们驻足凝视抗战文物,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在红色年代史料展区,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故事,让历史具象化,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清明祭奠:鲜花告慰英烈忠魂
随后,师生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烈士广场。哀乐低回,白菊含悲,全体师生整齐列队,举行清明祭扫仪式。在低沉的哀乐声中,老师和同学们缓步上前,将鲜花敬献于烈士纪念碑前,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随后,师生们齐声诵读《大医精诚》经典段落。铿锵的誓言在广场上空回荡,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医者初心的坚守。誓言“我辈定承岐黄薪火,护佑苍生安康”,时刻牢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之我书写时代答卷。
思政创新:行走中的育人课堂
此次活动特别结合"行走的思政课堂 凝聚的育人力量——2025年促进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活动"主题,创新设置辅导员专项实践模块。在沉浸式教学过程中,深入感悟红色精神内涵。通过与专业讲解员的互动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等环节,辅导员们系统提升了"场馆思政"教学设计能力、情境化教学组织能力和红色资源转化能力。多位辅导员在交流中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既要做理论的传播者,更要成为精神的摆渡人。未来将积极运用此次所学,把红色基因融入日常育人工作,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研究生院将继续构建"师生共学、教学相长"的育人机制,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业务精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建川之行是研究生院探索"大思政"的生动实践。通过将课堂延伸到博物馆,不仅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历史,让文物成为教材,使历史变为课堂,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近年来,研究生院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场馆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形成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格局。
砥砺前行:青春书写时代答卷
本次活动实现思想引领与专业成长同频共振。同学们表示将以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专业素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未来,研究生院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构建 "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 育人体系,打造具有成中医特色的研究生实践育人品牌,培养既能传承岐黄薪火、又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2025年4月1日